查看原文
其他

“挑战杯”落幕!我校一科创项目获全国二等奖

华侨大学 2020-09-01

11月13日

挑战杯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落幕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

本届“挑战杯”以“挑战筑梦、科创报国”为主题

终审决赛于11月7日至13日在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举行

经过校赛、省赛层层选拔

共有1513件作品入围国赛

来自全国204所高校的426件作品进入终审决赛

华侨大学一项作品获得全国二等奖

五项作品获得全国三等奖


自2017年以来,我校积极筹备第十六届“挑战杯”国赛。校团委落实《华侨大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暨南大学重要讲话精神专项行动计划》,以“挑战杯”等科技创新创业赛事为载体,在学生科创项目选题方向重点凸显侨校特色,涌现出涉及惠台政策研究、“一带一路”倡议认同感调查、“侨侨”对外汉语口语智能能机器人等优秀学生科创项目。校团委将不断提升侨校共青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为学校“侨校+名校”发展战略贡献青春力量。



一起来了解一下获奖团队吧!


二等奖团队


《追梦、筑梦、圆梦祖国大陆:惠台31条对台湾青年的吸引力研究——基于18-29岁台湾青年的群体调查》

所属学院:经济与金融学院

团队成员:邱晔键、汪乔鑫、冯捷、陈冠颖(台湾)、崔祐玮(台湾)、杨雅筑(台湾)、冯雪莹

指导老师:陈文寿


2018年2月,国台办等29个部门联合发布“惠台31条”,为两岸关系融合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空间,也为台湾青年登陆发展提供了优质的政策支持。一个月后,华侨大学两岸青年(4名闽南青年、10名台湾青年)自发组成课题组,在陈文寿教授、王坚副教授的指导下,深入海峡两岸各地展开调研,探讨惠台政策的效用。本调研以18—29岁台湾青年为重点,在台湾台北大学、交通大学等9所高校和大陆华侨大学、厦门大学进行深度田野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访谈近100名台湾青年,以及15位两岸政商学界代表和台籍工作者、创业者等。课题组历时21个月,组织3轮调研,采用10家台湾主流媒体、5家台湾主流调研机构数据,获取访谈资料25万字,视频、音频100余条。课题组以惠台政策为切入点,通过对惠台政策的具体分析、总体分析、深度分析,多维度探究惠台政策的效用及提升其吸引力的措施,获得了国台办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全国台湾研究会、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等机构的高度肯定。


团队负责人邱晔键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表示,作为泉州人,因为“海的对岸是台湾”,从小就和台湾形成了一种奇妙的情感联结。这种联结和后来课文里学到的“宝岛台湾”,以及接触到的台湾同学共同作用,促使自己对台湾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关心。他说,做这个项目的初心是“希望能为祖国统一出一份力”。团队中的崔祐玮来自台湾,他表示,希望把“惠台31条”的利好政策传播给更多在台湾的朋友,“希望他们能来大陆看一看”。 


三等奖团队


《侨侨——对外汉语口语智能学习系统》

所属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团队成员:朱可韵、周聆丰、杜婉赫、惠子、韦明师、俞良煌、杨丹妮、傅维强(印度尼西亚)

指导老师:王华珍


项目组于2017年成立,内部又细分为3个团队,教材开发团队的同学能负责华文教材体系的设计和内容审核;算法研发团队的同学负责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教材智能化;境外生团队的同学负责体验和测试产品并得出反馈。我们致力于将对外汉语口语课程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以华侨大学雄厚的华文教育科研成果为核心,以华文教育家贾益民教授编写的《中文》教材为框架,通过智能化手段,打造一个面向全球华裔少年儿童的华仔的自主学习平台。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来华留学生对“一带一路”倡议认同感调查——以侨校为例》

所属学院:国际学院

团队成员:王紫君、时旭、吴佳微、彭夏帆、苏莎、植祺蔓、应海珊、崔秋平、王雨桐、乔渊森

指导老师:王坚 王清清


课题于2018年10月确定,研究以“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非华裔来华留学生作为特定对象,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共建国家来华留学生最多的内地高校——华侨大学和暨南大学作为切入点,在定性问卷和深度访谈预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定量问卷、文献调查等方式,探究共建国家来华留学生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同感现状,并运用实证方法进行成因分析,同时,为试图解决阻碍认同感的因素,课题组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建议,提出了共建国家来华留学生对倡议认同的提升路径。



《自供电可换气带双摄像头电焊面罩》

所属学院:机电及自动化学院

团队成员:许昕蕾、王召沛、江鑫、缪志鸿 

指导老师:李钟慎


课题于2018年9月确定,由李钟慎教授指导。主要针对改善国内焊工较为恶劣的工作环境,解决普通电焊面罩无法避免弧光对人眼的伤害和有害粉尘对焊工呼吸系统的危害等问题。所研制的自供电带双摄头电焊面罩能够完全隔绝有害弧光,有效进行过滤与散热,给予焊工更为全面的防护。



《多模光纤中的光传输与变换》

所属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团队成员:范伟如

指导老师:蒲继雄


项目于2016年11月开始进行。由于光纤的弯曲、位相延迟以及模式之间的耦合和叠加、模间色散原因造成光束经过多模光纤中传输后,在出射端形成了光强随机分布的散斑。这种散斑现象严重地影响了光纤在通信、成像等领域中的应用。在该项研究中,基于光束的波前整形技术独立提出拼接法,使得光纤出射端的光场性质如光强和偏振状态得到定量控制。该项研究在医学成像非线性光学光通信上有重大应用,对于光纤图像传输,3D激光微加工和生物医学激光治疗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水中过氧化物浓度可见光分光光度测定方法的建立》

所属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团队成员:王黛瑶、黄亦欣、王梦云、肖钧洋、朱丽蓉

指导老师:邹景


该作品的参赛团队是由来自2015级、2016级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生王黛瑶(团队负责人)、黄亦欣、王梦云、肖钧洋和朱丽蓉组成,指导老师为邹景老师。该项目针对现有过氧化物浓度测定方法普遍存在的操作繁琐、劳动强度大、测定时间长、测量仪器昂贵等问题,基于芬顿/类芬顿反应氧化指示剂显色,采用实验室常备的、价格低廉的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作为测量仪器,建立快速、简便、准确测定水中过氧化物浓度的可见光分光光度法。



近期热点


华大人的课表,原来长这样…
定格华园 | 来吧,把华大装进手机里
近期华园招聘信息速览(11.13 - 11.19)
一周华园新闻速递(11.4 - 11.10)今年双十一,华园良品,怎能错过?

华侨大学

新媒体工作室


素材来源:华侨大学校园网主页  校团委  青春华大公众号

编辑:谢雨洁

责任编辑:蔡君韬

监制:温雅彬


转载须私信后台

并注明来源「华侨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